2024年12月18日晚7:30,“灯火里的中国”——红色经典作品音乐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小剧场举办。
此次活动系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和艺术学院主办,校团委学生文化艺术中心和艺术学院音乐系承办的“周周艺起来”系列艺术活动之一,参演人员为音乐系陈燕教授教学班学生及教学班已毕业的优秀校友。
“灯火里的中国”音乐会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其在校园中蔚然成风;为传承红色经典文化,使红色基因在历史的脉络中赓续绵延;为绘就校园文艺生活的斑斓画卷,使其绽放多元魅力。在众多的红色经典作品中,陈燕老师师生共同精挑细选出13首既旋律优美、耳熟能详又感人肺腑的经典歌曲和歌剧选段。

开场由本科2021级学生周正演唱了一首《望乡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执着追求,情感真挚沉郁,触动人心。本科2022级学生黄嵘演唱的《我的祖国妈妈》是由重庆著名词作家梁上泉先生与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合作谱写的一首旋律优美、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歌曲,它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已毕业校友张芷玉演唱了《三月桃花心中开》,这是歌剧《长征》中唯一一首歌谣唱段,其旋律简洁、质朴,具有浓郁的江西民歌风格。张文杰演唱的《记住乡愁》是以乡愁为主题,通过音乐形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歌剧《江姐》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民族歌剧。此次音乐会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且家喻户晓的三首作品《绣红旗》《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红梅赞》,得到观众们的喜爱和赞誉。

下半场的演出更精彩,高潮迭起。《嘉陵江上》《永远的花样年华》向观众们唱出了那个苦难岁月下人民怎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的决心以及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映山红》是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反映了老百姓对红军的思念和期盼;《嘉陵江上》是一首创作于重庆的抗日救亡歌曲,歌曲不仅表达了对失去家园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还寄托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永远的花样年华》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一个主要唱段,该歌剧以冀中古城的抗日斗争为背景,讲述了共产党员金环等地下工作者在敌占区与日伪军展开生死搏斗的故事,《永远的花样年华》是金环面对日军英勇牺牲前的咏叹,歌声婉转又高亢。

歌剧《沂蒙山》讲述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事迹。音乐会选取了三首最具代表性的唱段,由研究生演唱。李一龙演唱的《再看一眼亲人》是第三场孙九龙为保护被日本兵发现的伤员和乡亲而壮烈牺牲的重要唱段,也是整部歌剧中起推进作用的唱段之一;严浩玮演唱的《沂蒙的女儿》是歌剧中女八路军夏荷的一首咏叹调,表现了夏荷在生死存亡之际将女儿托付给海棠时的难舍以及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决心;武一凡演唱的《沂蒙山,永远的爹娘》作为歌剧的压轴之作,将剧情推向了高潮。选段讲述了海棠在痛失爱子后,依然坚强地抚养小沂蒙长大。当八路军胜利归来时,海棠与小沂蒙的重逢成为了全剧最动人的瞬间。

最后,音乐会进入尾声,全体演员高唱《灯火里的中国》,音乐会在激昂的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