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系
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晓青公益教学活动完美收官
2023年11月07日

2023年10月14-28日,应艺术学院美术学系邀请,油画家晓青教授专程从北京来我院开展公益教学活动,为绘画专业油画方向本科新生做教学指导。这是晓青教授自今年四月公益教学以来的又一次公益教学活动。新生入学的第一门专业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吃好专业的“开口奶”,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认知与实践基础。

晓青教授八十年代中期毕业于中央美院,受益于当时最系统与最具学院传承精神的专业教育。晓青教授此次授课正是给我院带来了老央美一脉相承的教学理念,并结合他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既实用又高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给2023级油画新生开启了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造型基础》的教学。

此次《造型基础》课程是素描基础教学,素描是研究艺术基本规律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虚实、空间、明暗、主次、整体与局部、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的问题都蕴含其中。晓青教授强调:美术就是美的技术和技能,是美的术,是在由技入道的成长过程中逐步提高的。美属于道的层面,是来自于个人的修养、美术史专业知识和综合的理论知识的集合。而在术的层面来讲,是技术就有高中低之别,就有量化的标准。如何把美术的技术部分分级量化,把复杂的问题简洁化,是晓青教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直接体现。

素描教学训练的过程是夯实基础、调教自身、不断提升的过程。在两周的教学中,晓青教授把大一阶段素描学习的过程进行分解分级和量化,具体到各个知识点的重点讲解与分步实施,使学生们尽可能的理解和掌握其要点与诀窍,尤其是在由虚到实、由整体到局部的量化训练过程中,对每个阶段、每个单元量化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在学生实践环节,晓青教授详尽示范如何有效控制绘画时的速度、劲道、角度和方法,使学生们原先不易掌握的素描技能变得简单易行,同样也丰富和充实了绘画专业的教学方法。

当得知现有的教学衬布达不到要求时,晓青教授利用课余时间前往布艺商店与油画专业的老师共同挑选教学衬布,从布的大小、质地、纹理、颜色、光泽度等方面严格把关,逐一挑选。晓青教授在教学各环节中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高标准的要求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晓青教授通过两周分阶段分步骤的教学训练,学生专业进步非常明显,纠正了考前专业集训时养成的不良习惯,逐步改进了观察和表现方法。现在,学生按照晓青教授传授的观察与表现方法进行创作,教学效果理想,学生们反响热烈。在此,特别感谢晓青教授的辛苦付出。

艺术的高度源于基础的宽度与厚度。绘画专业将以此次晓青教授的公益教学为契机,推进绘画专业在基础教学、基础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能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构筑一流专业的基础教学体系化建设而努力。

附:晓青教授部分作品

晓青教授创作的大型油画作品《天眼》获“纪念建党100周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立项。《天眼》是以“人民科学家”南仁东事迹为创作主题,历时两年的艰辛创作,于202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并被收藏和永久性陈列。“纪念建党100周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规格最高、选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数最多的一次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由中宣部、中国文联、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组织各大美术学院、美术机构、30多个省市区美协和军队系统的3000多名美术工作者共同参与,审定结题200余件,其中122件作品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展出”。(引自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公告)

晓青教授简历

1959年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先后毕业于:

内蒙古扎兰屯师范学校美术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全日制学士学位)、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全日制硕士学位)。


曾任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

北京中关村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

现任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9年大型油画作品《天眼》入选由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美术作品展。

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并永久性陈列。

2023年1月油画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入选《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中国美术馆。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