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11日下午,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楠木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立项号24ZD01)开题研讨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举行。

(开题研讨会会议现场)
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重庆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课题组主办,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重庆市政府政策研究室、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3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袁文全主持。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袁文全)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剑代表重庆大学致辞。李剑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系统总结,深化了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张楠木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该课题是重庆大学首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开题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这一重大项目的正式启动,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并将大力支持项目开展。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课题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研究思路和意见建议,希望课题组加强研究组织、潜心研究,努力产出重大学术成果。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剑)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尤其是艺术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指引,深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是全国社科工作者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并对课题研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二是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加强团队协作和学科交叉融合。期待课题组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和艺术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晓年在致辞中指出,本课题立足时代命题,坚持“两个结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发展的现实问题,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艺术观产生的时代语境、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路径进行系统阐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希望课题研究把蕴含其中的重要概念、学术范畴、艺术原理弄清楚、讲明白,以全新的视角、严谨的精神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艺术观的丰富内涵,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促进研究成果有效转化。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晓年)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社会科学处处长王卉在致辞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希望课题组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工作要求、确保研究质量,树立优良学风,持续推进科研工作,同时希望项目责任单位重庆大学以及市社科联、市文旅委及课题相关单位给予项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切实履行相应管理职责,携手共同努力,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社会科学处处长王卉)
张楠木代表课题组从选题背景与研究述评、总体框架与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团队与进度安排等方面总体介绍了课题规划和研究计划。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艺术观研究”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新的时代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新的时代命题、党领导文化建设担负新的时代使命的重要时代语境下,产生的重大学术课题和重要思想资源。2023年10月正式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阐释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根本指导,课题研究将聚焦四个方面:一是深化学理研究,强化理论阐释,挖掘实践价值,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二是拓展学科边界,构建融合体系,推进艺术思想研究体系化、科学化、多元化;三是创新学术方法,综合现代运用,实现艺术观研究在理论框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路径等方面产出创新性、实用性成果;四是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光明前景。张楠木表示,该课题研究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其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艺术阐释的学理性,创构中国艺术思想和艺术理论的现代范式,为艺术研究和实践创作提供科学、系统、宏观的学术路径,课题组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产出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重大学术成果。

(课题首席专家张楠木教授开题陈述)
五位子课题负责人: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郑工,山东大学教授徐国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菁汝,重庆大学教授刘丹凌,分别对子课题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作陈述,并介绍了子课题的理论路径、研究框架和成果展望,既有侧重面又有共通性,从艺术学术、艺术学科与艺术视野的不同维度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子课题进行了剖析与阐释。

(五位子课题负责人开题陈述)
评审专家组组长由深圳大学教授、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心峰担任,评审专家组成员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夏燕靖,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颜利,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德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须宽,上海大学教授刘旭光。研讨专家组专家有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书记、院长谢竹峰,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周琪,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昂等。

(评审专家组组长李心峰主持)
评审专家组专家对课题组的汇报进行了充分讨论,高度评价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肯定了课题组充实而细致的前期准备,认为课题组精准把握目标设计、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李心峰认为,课题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阐释艺术概念,精准设置框架内容,增强子课题研究逻辑,合理安排预期成果。黄宗贤认为,艺术创作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文艺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从艺术传播、艺术发展角度对子课题的设置给予了针对性建议。夏燕靖认为,课题研究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个核心为指引,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对艺术研究的全面指导,注重科研成果的咨政与智库、教育与教材等作用,推动研究成果高质量转化运用。冯颜利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要紧扣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科学思想,注重艺术创作、艺术价值、艺术创新等这一方面,增强框架逻辑关系,并希望课题研究从学术成果、咨政报告、艺术实践等维度做出重要贡献。王德胜认为,课题研究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把握为基础阐释当代文艺发展,发挥主课题对子课题的统领作用,以“两个结合”为指引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创新发展和现代阐释。刘旭光认为,课题研究需要对党的文艺思想有整体性认识,以此完成艺术思想的梳理与定位,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刘须宽认为,课题研究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两个结合”、坚守民族立场,为艺术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

(评审专家组成员评审)
评审专家组闭门评审后,李心峰代表评审专家组宣读了课题论证报告决议。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课题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时代价值,此次开题报告准备充分、论证扎实,文献梳理充实、框架较为合理,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格局宏大,视野开阔。同时,评审专家组建议课题研究紧扣核心问题、强化逻辑关联、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实践指导。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项目开题,并预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开题研讨会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