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与辨识——戏曲类梁平年画研究成果图片展

12月1日“厘清与辨识——戏曲类梁平年画研究成果图片展”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一楼展厅举办,本次展览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呈现了“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的数字化转换及推广应用研究”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此课题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入口大展板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名列其中。如何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这些非遗,是我们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对非遗研究者而言,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是对非遗的最好保护和传承。

就题材而言,年画有戏曲故事这个类别,梁平木版年画也不例外。戏曲类年画即张道一先生所说的戏曲年画,“用美术的形式将戏曲凝结在画面上,张贴起来等于‘常年看戏’,可说是中国劳动群众的一种文化创造。”

课题组原本的目标是利用相关科学技术来对梁平木版年画进行保护和研究,但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有许多基础工作尚有可议之处:如有些研究者将其它地区的戏曲类年画混入梁平年画中;部分戏曲类梁平年画的内容认定有误。同时,我们还发现戏曲类梁平年画与书籍插图在造型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课题组转而从事厘清与辨识戏曲类梁平年画的工作,本次展览所呈现的即是阶段性研究成果。

微信图片_20191201152055

该展览共分四个部分:梁平与梁平年画;戏曲类梁平年画的身份再确认;戏曲类梁平年画的内容再辨识;戏曲类梁平年画与书籍插图。

微信图片_20191201153523

第一部分:梁平与梁平年画。本部分介绍了梁平的历史与梁平木版年画的发展情况及特色。梁平区史称梁山县,西魏元钦二年(公元553年)置县,1952年取“高梁山下有一平坝”之意更名梁平县,2016年11月撤县设区。而梁平木版年画作为重庆市梁平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已有4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梁平木版年画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平木版年画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同时借鉴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其主要描绘内容包括门神、神话故事、戏曲故事等。梁平年画作为重庆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深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巴蜀地域特色,画面表现出淳朴粗犷的浑厚之美,成为重庆“巴文化”的一部分。

微信图片_20191201153519

第二部分:戏曲类梁平年画的身份再确认。目前研究梁平年画的论文、书籍较多,其中有一些讹误,容易使后来学者误入歧途。冯骥才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梁平卷》,黄珠瑜、吴本新主编的《梁平木版年画》,书中将一部分外地戏曲类年画归入梁平年画之列,如《花园赠珠》、《西湖借伞》。事实上冯庆豪、龚义龙、彭冰编著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年画》等书籍已纠正了相关错误,但并未说明如何认定的问题。这一部分即展示如何认定鉴别戏曲类梁平年画,对其他类别梁平年画的辨别亦有借鉴作用。

微信图片_20191201153451

第三部分:戏曲类梁平年画的内容再辨识。许多留存下来的戏曲类梁平年画上没有印所表现戏曲的名称,也没有标注戏曲人物的姓名,没有相关文字线索,我们很难了解年画表现的内容。因此,误读在所难免。比如:原称《双旗门》或《刀笔误》者,应为《魁星救白娘子》。本部分展示其论证过程。

微信图片_20191201153422

第四部分:戏曲类梁平年画与书籍插图。细究戏曲类梁平年画人物形象的来源,较大可能是受到相同题材戏曲故事书籍插图的影响。比如《踏伞》,出于《幽闺记》(又名《拜月亭》)中《旷野奇逢》。梁平年画《踏伞》中的人物动作、两个人物的位置关系等都受到明清时出版的《幽闺记》或《拜月亭》插图的影响。在戏剧表演《踏伞》中,王瑞兰多着“飞蛾裙”,成都、雅安等地有相关图像着重描绘穿“飞蛾裙”的瑞兰形象,与书籍插图中的人物形象不同。另外,附记湖南滩头年画《花园赠珠》中的人物形象与《珍珠塔》插图之间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191201153342

最后总述课题组研究的结论:1、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5幅戏曲类梁平木版年画,《花园赠珠》、《西湖借伞》均非梁平年画。冯庆豪、龚义龙、彭冰编著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年画》更加严谨,学者应该重视此书。2、原来被认定为《双旗门》的年画所绘为“魁星救白娘子”的场景。3、戏曲类年画与书籍插图存在密切联系,梁平年画《踏伞》、滩头年画《花园赠珠》中的人物形象或布局很可能借鉴自书籍插图,而非源自戏剧演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1日,欢迎大家莅临观展。

微信图片_20191201153228


(图/文: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