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浇灌荷花的绽放------舞蹈系角逐中国艺术最高奖项

2015年8月3日清晨6时许,伴着晨曦的微光,来自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的22名同学和5名老师奔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参加“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民族民间舞评奖“的最终评选。经过全国近500个舞蹈作品的初选,舞蹈系张晓老师编导的羌族舞蹈《盘铃声声绕山岗》,成功入围决赛,参加剩余46支队伍的激烈角逐。这是重庆地区近八年来首次入围民族民间舞的荷花杯决赛,得到了来自重庆市舞蹈界的热切关注和校、学院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

伴着车窗外川西美丽的风景,同学们在12个小时的车程里睡意阑珊,炎热的7月,12天的紧张排练让同学们为此时的休息倍感珍惜。每天的练功房,老师和同学们排练忙碌的身影成为静谧的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高温的酷暑排练,间断性的停水停电,伙食上的供应不足…条件的艰苦却从不动摇老师和同学们坚持排练的决心。日出而练,日落才息。清晨,同学们精神焕发地进了教室,直到黄昏才见到一群挂着湿塌塌的舞蹈衫的女生们往宿舍走去;为了让同学们看到更加标准的舞蹈动作,张老师在排练厅里反复地做着示范,即使第二天已疼得下不了床依然扶着腰杆坚持上课。从基本功到表演能力,从队形流动到动作细节,一而再的修改,无数遍的重复,精雕细琢下让这个编排了三年的舞蹈作品愈发熠熠生辉。张老师对待同学们的严要求、高标准,让2012级的学生们在民间舞的表演上突飞猛进,得到飞跃式的进步。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舞蹈作品日趋成熟,最终搬上了全国最高艺术奖项评选的舞台。

8月4日,同学们进入了比赛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指定场地练功、走台并观看了比赛前的彩排,对舞台和比赛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初到西昌的同学们对海拔较高的地势还不能完全适应,每跳完一遍将近八分钟的舞蹈都要气喘吁吁,但是所有人都不曾懈怠。为了求得更好的演出效果,解决舞蹈中出现的临时问题成了关键。大巴车里,成为老师们指点动作、修改问题的最好场所;饭桌上,成了同学们相互交流问题的集中地,以前忽视掉的小细节如今成为了关键点。为了完美的舞台表演,8月6日凌晨两点半,老师和同学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宾馆出发赶到比赛场地,作最后的赛前调整,等待天明的最后一搏。

距离正式演出的最后一个小时,重庆市舞蹈协会主席、秘书长一行和学校领导奔赴比赛现场为同学们加油打气,共同期待着晚上的精彩展现。随着盘铃声的音乐响起,身着美丽服装的22名羌族姑娘,将汶川地震后羌族人民重建家园、安定而美好的生活得以呈现,秀美俏丽、热情奔放的羌寨姑娘们用一首《花儿纳吉》唱响舞台,最终赢得了满场的掌声与喝彩。零失误的表演和强大的舞台感染力,最终获得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舞蹈作品的荣誉称号,让全国的观众看到了重庆舞蹈的优秀专业水准。张晓老师搂着学生们笑着说,你们已经是最棒的了!

西昌之行,不仅在全国最高级别的专业舞蹈比赛中展示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舞蹈专业的风采,同时也学习和欣赏了全国各地优秀队伍带来的舞蹈作品,希望今后我们能创作和表演出更高水准的艺术作品。老师和同学们的辛苦付出得到了满意的回报,更是为毕生的舞蹈梦想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期待重庆大学舞蹈系的同学们能够用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赢得更加灿烂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