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回顾|艺术学院G-Seminar全球前沿学科系列讲座《声音参数框架及AI歌手声音模型前沿研究成果交流》前四场圆满结束

为实现亚太地区的学术资源交流,孵化与激发跨学科的艺术研究,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组织的G-Seminar全球前沿学科系列讲座《声音参数框架及AI歌手声音模型前沿研究成果交流》的前4场,于2023年11月至12月在学院417会议室圆满结束。

在首场学术交流开幕式上,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小希、音乐系主任肖玲分别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前沿学科共享表示感谢。学术活动采取中英双语形式进行,音乐系师生参与,由校友黄雪洁博士主持。

主讲人简介

Ang Mei Foong

马来西亚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目前担任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音乐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亚太社区音乐论坛(APCMN)会议主席。她的研究从声音信息维度,探索了对特殊群体声音特征的影响。目前正在开发一个基于Long Covid-19症后的声音康复框架,并评估该框架对患者的影响。她擅长定量研究,对艺术研究者的框架设计、方法运用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Clare Chan Suet Ching

美国夏威夷大学博士,曾任马来西亚国立师范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马来西亚音乐期刊(Malaysian Journal of Music)主编,她的研究兴趣包括马来西亚华人和原住民音乐的身份、民族主义、旅游、全球化和现代化问题,是活跃于表演艺术教育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者,发表SSCI、ESCI等系列论文37篇,专著《原住民民间故事、原创音乐和声音设计的数字化:马来西亚原住民文化的维持和国际化》荣获第十二届高校研发国际博览会金奖。


四场讲座内容回顾

前四场的学术交流主要围绕德国艺术歌曲(Lieder)、法国艺术歌曲 (Mélodies) 以及马来西亚艺术歌曲 (The Malaysian Art Songs)及其解释,探索不同作曲家和时代的多样化风格的艺术歌曲,以及艺术歌曲的概述、演绎与诠释,声乐技巧与抒情的表达等。这个板块开拓了学生们的音乐产业视野。此外,讲座还引入了民族志的学科方法,从“观察与音乐性、本位与客位,道德伦理在民族志中的辩证探究”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明晰了民族音乐学中民族志考察的文化相对主义、参与观察、双音乐性、主位和伦理、“厚”和“薄”研究以及立场等概念。在量化研究单元,通过分享音乐量化研究典型案例,师生们了解了音乐定量研究的变革潜力与研究创造力。

近年来,艺术学院立足学校“双一流”建设,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动态,不断拓展各学科专业的国际视野。本项目自实施以来,参与前4次学术交流的师生达286人次(其中线上238人、线下48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