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亚太地区音乐学术资源的交流,培育并激发跨学科音乐艺术研究,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组织的全球前沿学科系列讲座(G-Seminar)“声音参数框架及AI歌手声音模型前沿研究成果交流”第7场活动,于2024年6月13日以线上会议方式进行,音乐系师生近40余人参与。讲座采取中英双语方式,我院优秀校友、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博士候选人黄雪洁主持并担任翻译。

主讲人介绍
陈重仁 Cheong Jan Chan

陈重仁Cheong Jan Chan,日本鸟取大学教授,毕业于大阪大学和京都教育大学。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任教25年后,现为日本鸟取大学国际交流中心教授,也是爵士钢琴教育者。早期研究民族音乐教育,最近研究倾向于文化冲击对学习的影响。2019年受邀赴浙江交流,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讲座《声学控制、噪声测量和表演野心:音乐家的噪声暴露问题》;2021年指导中国博士生项目,并发表论文《技术如何塑造音乐音色的偏好》等。
内容回顾

本次讲座围绕“音乐知识的虚与实:从内面观的多重性看音乐教育研究”进行主题报告。陈重仁教授向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师生们解释了“何谓音乐研究里产生的知识?我们如何看待知识的多元性?”等问题,还以几个不同的“虚、实”的学术概念,带师生们观看了音乐学习者的内心观点和感受。其中有日本民族音乐先驱山口修先生探讨时境变迁对承传的冲击时提出的“脉络”,还有音乐教育民族志学里的“原生观点”,以及批判式教育方法学的“隐性知识”和诠释性现象学里的“悬置”。
同学们也向教授提出了“现象学和民族志有何区别”“南方人演唱北方民歌时语言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陈教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耐心又全面的解答。整场讲座以分享与讨论的形式进行。最后提出了“在社会和信息发展飞速的当下,某时间点的音乐记录是否有意义”的思考题,同学们畅所欲言,踊跃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陈教授交流甚欢。

此次讲座是跨学科认知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声音,能够充实定性音乐教育研究的视野。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有了多元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