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系师生作品亮相“可生长的图景”青年AI艺术家邀请展

2024年6月6日,“可生长的图景”青年AI艺术家邀请展在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盛大开幕。艺术学院设计学系主任孙俊桥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作品《心玲之谷》和设计学系夏青副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作品《假面世界》获邀参加该展,并在圆桌论坛上分享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成效。

本次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AI影像科学与艺术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未来影像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新趋势。展览将从6月6日持续至6月21日。

《可生长的图景》青年AI艺术家邀请展海报

在圆桌论坛上,孙俊桥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研实践与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首先是基于AI在创作过程中自主生成新空间的独特能力,也指出AI在量化和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其次介绍了AI技术在重庆大学设计学系中的教研实践状态,强调了AI技术在打破专业壁垒,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并进行跨专业创作应用的优势,如设计学系景观建筑学方向的研究生张卉思和张静雯能够在《虚拟场景设计》课程中,迅速掌握AIGC技能,创作出AI影像短片并获邀参展,体现了学院在跨专业教学和实践中的创新与突破。孙俊桥认为AI技术对设计市场影响深远,并鼓励师生们主动与AI结合,探索新的设计形态。此外,他还讨论了AI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强调了其在连接性、关键性、商业属性和传播属性方面的优势,认为AI能够快速形成数字内容并在公共空间中传播正能量,促进对文化意识和新技术形态的理解。

圆桌论坛环节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雯教授,强调了AI作为工具在视听语言训练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虚拟现实中人与AI的深度交互,认为AI有潜力开拓新的审美维度。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主任、AI影像科学与艺术中心副主任陈军教授,讨论了AI技术对电影和视频制作的影响,指出AI在风格化影像创造和素材积累方面的优势,并认为AI技术的发展为创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宽松的创作环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所长王之纲教授,则从审美角度出发,认为AI创作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更深入地融入人类经验和文化,同时强调了AI在艺术创作中应保持人的主体性和表达的重要性。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主任王烨,从新媒体艺术与商业空间融合的角度,探讨了AI在连接性、关键性、商业性和传播性方面的角色,并认为AI有助于形成快速、正能量的文化传播。专家们普遍认为AI技术在艺术创作和教育中具有巨大潜力,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融合人类的文化、审美和创作实践。

开幕式合影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期待与各兄弟院校、各界同仁共同推动AI艺术的发展,探索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