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美育教育中心《诗经》经典传唱系列讲座第四讲顺利举行

由重庆大学美育教育中心主办,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承办的《诗经》“经典传唱”作品赏析系列讲座第四讲,于11月3日晚上7点在艺术学院二楼报告厅由雒三桂教授继续开讲。

前三次讲座于上学期举行。雒三桂教授首先对前三次讲座做了简单的回顾,然后讲授了汉字的发明与由来,并告诉同学们,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文明的创立民族都已成为过眼云烟,而中华文明却传承至今,维持中华文明长期繁荣兴旺的基础就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在浩博无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经》便是其中翘楚。

之后,雒三桂教授详细讲解了《诗经·周南·关雎》一诗中各字的读法及用典;同时概述了关于《诗经》产生地、采诗制度及其在西周、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力图用这种方式达到“王者不窥牗户而知天下”的政通人和的境界。讲座全程同学们热情洋溢,参与度高。

在提问环节,2022级鲁敬贤同学提问:“关于古汉语复原诗歌朗诵是否可行”?雒三桂教授解答:当下互联网流传的训诂学家用推测的古汉语朗诵的《诗经》选段可以借鉴,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2020级付龙智同学提问:“《关雎》何以在‘诗三百’中排于首位”?雒三桂教授解答:《关雎》在其创作的时代及其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与今天的环境相比具有不一样的意义。这首诗当时传诵于天下,其意义并不限于男女情爱,而是注重于训诫天下、歌颂后妃之德的另一重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

雒三桂教授告诉同学们,《诗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密切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以勤劳与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今天我们在鉴赏《诗经》时,不能仅把《诗经》看作文学作品,更要关注其自我批判的部分。

最后,在雒三桂教授和音乐系主任肖玲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齐声颂读《关雎》诗篇。期待接下来更加精彩的后续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