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园记录|非遗创新设计大赛重庆大学站


     “华南、华中、华东都去过了,西南的同学们一直在追问,什么时候来我们这里,我们也要参赛~同学们不要着急,来了来了就来了哈~西南站,我们来到重庆大学,在美丽的山城与你相约,不见不散!”带着这份约定,3月27日我们在绵绵细雨中来到了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来到了与同学们相约的非遗创新之夜。


    重庆大学站邀请到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燕副教授,院长助理夏进军副教授,以及非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大数据平台项目经理李越女士,非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联席主席、UXPA中国副主席、金蝶蝶金首席体验官、助理总裁钟承东先生,姓氏文化学者、华夏宗祠博物馆馆长、百家姓文创产业连锁创始人许涛先生。

   首先,陈燕副院长为大家致辞。重庆大学作为重庆市重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课题上有着深入的基础,目前也正在推进与市文化委合作筹建重庆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陈院长表示,在如此良好的基础上,希望同学们结合大赛这一良好展示平台,发挥创造力和设计力,为非遗传承做出贡献。同时,希望在6月9日北京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的颁奖典礼中,可以有重庆大学学子的身影。

     接下来李越女士为同学们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现状,大数据平台,以及大赛的由来和未来发展,同学们只要准备好好的设计想法和方案,主办方拉通了渠道、流量、版权、资金各方资源,已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最好的展示平台。

    在介绍完大赛的背景后,相信老师和同学们对大赛有了整体的认识,也更加充满了信心,随后活动进行了“非遗创新联合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院领导、大赛主办方领导和非遗传承人一起上台,揭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大数据平台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联合实践基地之牌,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与高校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刚刚同学们听完李越女士的介绍后,对大赛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具体怎么参赛,流程、要求是什么样的?这些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由大赛组委会联席主席钟承东先生给同学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诠释。

    非遗之夜当然还是少不了非遗大师的分享,西南地区有很多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了著名的姓氏文化学者许涛老师——来和我们分享中国传统姓氏文化。每人都有一个姓氏,姓氏既是家族的象征也是个人身份的代表。许老师先后就我们应如何了解自己的姓氏,如何探索它的来历做了详尽的解答。许老师还结合自身姓氏文创的经验,为同学们探索二十四节气与设计结合做出不少有益的指引。

   夏进军副教授也为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参赛指导,并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分别启发同学们可以开展的设计方向。

    到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参赛作品初赛、复赛、决赛需要提交的内容还没有听的很明白?想做包装设计方向的作品参赛可以吗?钟承东也在活动最后对学生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文/非遗创新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