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希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资助
近日,艺术学院舞蹈系彭小希老师主持申报的“西南地区青铜器乐舞图像研究”(青年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资助。
艺术学项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单列项目,旨在推动我国文化艺术建设,追求学科前沿发展,推出一批艺术学各分支领域有重要建树与影响的中青年优秀科研人才。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共计2000多项,最终仅有159项获准立项资助。彭小希课题的成功立项,是艺术学院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也是艺术学院科研工作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彭小希老师试图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来全面收集、整理西南地区的青铜器乐舞图像,梳理青铜器乐舞图像的姿态、类型、艺术传达、审美特征、文化意义等,并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图像学、民族学等研究方法,探索图像中的身体艺术语言如何传达上古西南民族历史文化进程的重要信息,“激活”固态的舞蹈图像资源。
此课题扎根于在中国乃至世界青铜文化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西南地区独具一格的青铜文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青铜器浓郁的民族风格、丰富的时代内容、具象写实的表现形式都寓于数量众多、造型精美的青铜舞蹈造像、青铜乐器及青铜器物上的乐舞纹饰之中,勾勒出西南地区乐舞艺术发展的繁荣景象,使研究青铜乐舞图像成为研究西南早期乐舞文化源流的重要途径。
该课题的研究,是学界首次对西南地区青铜器乐舞图像展开的全面深度研究,填补了西南地区青铜时代乐舞文化发展研究的空白,更是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需要,极大地推进了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建设、发展与创新。